《鋼鐵指揮官》中的爬蟲單位是遊戲裡比較常見的炮灰小單位,不過在特殊時候也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爬蟲的造價為100,解鎖費用為0。有著全遊最高的24模組(即一隊爬蟲有多少個爬蟲)。
鋼鐵指揮官爬蟲單位怎麼用
爬蟲,三大炮灰之一,屬於小單位。爬蟲的造價為100,解鎖費用為0。有著全遊最高的24模組(即一隊爬蟲有多少個爬蟲)。
下面是爬蟲一級時的面板。需要註意,包括攻擊力血量在內的數據,是一個模組的數據,而不是一整隊的數據。類似全面戰爭那種的機制。(實際上,模組數和兵牌這兩個概念,我就是從全面戰爭引用來的)
爬蟲現在有五個科技,分別是機械狂暴,復制,潛地行動,酸性爆炸,沖擊鉆頭。但是所有單位隻能同時攜帶四個科技。
機械狂暴(俗稱狂暴)
可以提高爬蟲5基礎移速,以及減少0.4秒的攻擊間隔。
這個科技可以極大提高爬蟲的輸出效率,同時可以讓爬蟲以更少的戰損快速沖到敵方陣地,給敵方造成混亂。對爬蟲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提升。
在搭配其他單位沖鋒時(比如鋼球或者犀牛),這個科技的作用就更加凸顯。
復制
可以讓爬蟲攻擊到的單位帶上一個屬性,在該單位死後的殘骸上會出現一些新的我方爬蟲。復制出來的爬蟲隻有一級。
該科技產出爬蟲的比率公式如下:產出爬蟲數量=死亡單位的碰撞體積/爬蟲的碰撞體積*固定系數。也就是說,單位體積越大,他死後產出的爬蟲越多。
在爬蟲能較多地接觸到敵人時,這個科技就能產生極為顯著的效果。多出來的爬蟲會讓敵人浪費更多的火力。
潛地行動(俗稱鉆地)
提高爬蟲3基礎移速。並且獲得鉆地被動。如果爬蟲40米范圍內沒有敵人,那麼爬蟲就會進入鉆地狀態。在鉆地狀態,爬蟲會減少70%所受傷害。在靠近到敵人時,會取消鉆地狀態,浮出地面。
這個科技雖然不能提高爬蟲的輸出能力,卻能極大強化爬蟲的生存能力。這是爬蟲作為抗線吸引火力最重要的一個科技。
酸性爆炸
讓爬蟲死後產生一灘半徑9米的酸液。酸液可以持續整場戰鬥,回合結束後消失。酸液可以使站在其上面的單位每秒損失6%的最大生命值,但是酸液對敵我雙方均有效。
這個科技是爬蟲引燃科技的替代品,讓爬蟲擁有瞭處理巨型單位的能力。尤其是面對距離比較近的巨型單位,爬蟲的酸性爆炸可以很好地處理掉。
沖擊鉆頭
提升爬蟲200%的攻擊力,能讓爬蟲的輸出變得極為恐怖。沒有任何單位敢和這樣一群喪心病狂的東西玩近戰。
在爬蟲能攻擊到敵人時,這個科技會讓敵人明白什麼叫血條消失術。
爬蟲優勢對抗單位:長弓、鳳凰、熔點、霸主、鋼球、駭客
相對優勢對抗單位:堡壘、暴雨、兵蜂
相對弱勢對抗單位:尖牙、野馬
弱勢對抗單位:鐵錘、弧光、火神、犀牛
爬蟲的定位有四個,一是炮灰抗線,二是仇恨勾引,三是功能性的輸出,四是卡位。
以下部分是選擇性觀看內容,較難理解,需要有一定的遊戲遊玩經驗。
雖然它有著無比驚人的傷害面板,但由於其薄弱的單體血量,以及純近戰且依賴多個模組集火的輸出模式,導致隻要敵方在場上有善於對抗“數量眾多的低血目標”的單位存在時,就很難有一個良好的輸出環境。所以這就是大部分情況下爬蟲無法作為主力輸出位置配置在陣容體系中的原因。
但是在高血量單位的掩護下,爬蟲也可以充當主力輸出的角色,這點在前期尤為明顯。
爬蟲擁有著最為廉價的模組數量,100塊24個模組的特性讓它作為炮灰的性價比極高。相比於尖牙,爬蟲除瞭優勢,還有一點,爬蟲的碰撞體積要比尖牙大,這就使得在單位面積上爬蟲受到的aoe要小於尖牙。但是,由於爬蟲是多模組近戰單位,在爬蟲行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多個爬蟲鎖定同一個單位,然後出現爬蟲紮堆的現象。這個現象導致瞭爬蟲相比於尖牙更容易吃到aoe。
此外,爬蟲24個模組數外加高移速讓它的仇恨機制格外復雜。同一隊爬蟲可能會鎖定到三四個敵人,使得爬蟲成扇狀散開,如下圖所示。這會使得敵方aoe單位想要清理這相對比較散亂的爬蟲的難度較高(尤其是弧光)。
在拉扯對方陣型時,廉價又難處理的爬蟲,可以讓敵人出現大范圍的仇恨轉移,乃至陣型混亂。
接著,討論一下爬蟲的功能性輸出。這裡不考慮酸性爆炸科技,隻討論一下爬蟲的輸出意義。這一個定位是一個經驗性總結,並不是很直觀的效果。很多人覺得爬蟲作為炮灰,它就沒有輸出時間。實際上,爬蟲的輸出功能性意義遠大於它實際造成的傷害。因為雙方開戰的第一瞬間,交火的往往是雙方的爬蟲。在這短暫的時刻內,己方爬蟲如果能更快的幹掉對方爬蟲,己方輸出至少能爭取到兩秒的輸出時間,甚至很多情況下可以說,直接決定戰場。
最後一個是爬蟲的卡位。爬蟲作為近戰,會一直沖向敵人,在接敵後又會快速將敵人包起來。這就使得高速單位在行進中一旦遇到爬蟲就會被強制截停,被迫從高速單位變成一個固定靶。